2025年8月10日至14日,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“薯韵兴农”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巫溪县,开展集文化探寻、产业调研与科普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实践团由学院副教授董攀和研究生辅导员王永川带队,包括研究生、本科生共8名成员。

巫溪赋前合影
探寻历史,找寻巫溪人文密码
8月10日,实践团首站探访巫溪县博物馆,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,师生们详细了解巫溪的地理环境、人文历史、文化艺术、民俗风情等,为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参观巫溪县博物馆
聚焦三农,践行专业初心
8月11日,在巫溪县消费帮扶农产品体验中心,成员们与商户交谈,了解马铃薯制品、中药材等产品的生产流程、销售渠道及帮扶成效。同时通过实地问卷调查,在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、巫溪县逍遥广场等地收集游客、居民们对巫溪研学资源开发、文旅融合、当地产业发展的反馈。

消费帮扶农产品体验中心前合影

科技研学与乡村振兴调研
在巫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,中心技术负责人梁峰铭通过实物、图文及多媒体,为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解了马铃薯种植历史、品种改良、产业规模及产业链延伸等情况。成员们认真记录数据,与工作人员积极交流,深入了解巫溪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。

参观巫溪马铃薯展览馆
仰望星空,探寻宇宙奥秘
8月12日至14日,实践团成员参加了巫溪县科协、重庆天文学会、重庆大学科协、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在红池坝联合举办的“叩问星瀚·解码自然”科普研学营活动。
实践团成员化身志愿者协助开展星空讲座活动。在观星活动中,实践团成员配合专家团队维护秩序、分发工具、科普讲解、指导设备使用等,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思维方式,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。

组织星空问答

协助组织科技研学活动
实践探索,寻找生物之美
为帮助营员们更好地进行野外植物科考,董攀为营员们做了“野外植物科考之旅”讲座。随后,实践团成员在董攀的带领下,到野外引导学员们辨识植物特征,采集植物样本,并协助学员们以花草为笔,拼贴图画,将自然元素融入艺术表达中,传递自然之美与环保理念,推动绿色艺术的发展。

“野外植物科考之旅”讲座

指导植物多样性考察

指导压花作品创作
在本次实践中,成员们了解了巫溪县乡村振兴建设的成果及挑战,参与了“叩问星瀚、解码自然”科技研学活动,调研了巫溪县的科技研学资源、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。后续,实践团将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调研数据,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议,为推动巫溪县产业融合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审核:熊健汝